胃溃疡发表时间:2022-02-01 20:19 概述 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类型,指发生在胃内壁的溃疡。胃的内壁有一层能起到保护作用的胃黏膜,当胃黏膜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破损时,容易在该部位发生溃疡,即形成胃溃疡。胃溃疡的临床症状较多,包括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或胃部不适、体重减轻等,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是以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疾病分类 胃溃疡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常用的分类方法大多依据胃溃疡的发生部位和胃酸分泌量来进行分类。最常见的胃溃疡类型发生在胃小弯角附近,另一种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在胃上1/3处或者贲门周围的胃溃疡,该类型容易发生胃穿孔或胃出血,需要格外重视。此外,还有一种难治性溃疡,即指患者接受12周的胃溃疡治疗后依然难以治愈。 病因 在诱发胃溃疡的病因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造成的胃溃疡是另一主要病因。胃酸和(或)胃蛋白酶引起的黏膜自身消化是导致溃疡形成的损伤因素,“无酸、无溃疡”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研究发现,胃溃疡还可能与其他危险因素相关,比如遗传易感性、胃排空障碍、吸烟、饮酒、饮用浓茶以及长期精神紧张等。 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绝大多数胃溃疡患者的致病因素,Hp不仅会损伤胃黏膜,而且还会促进胃酸分泌,进一步加重胃溃疡。 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导致胃溃疡的另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其它致病药物还包括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化疗药物等。 遗传易感性部分胃溃疡患者有该病的家族史,提示可能的遗传易感性。 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胃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损伤;胃排空延迟及食糜停留过久可持续刺激胃窦G细胞,使之不断分泌促胃液素。 流行病学 胃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估计约有10%左右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且好发于男性。 好发人群 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 诱发因素 当前研究暂未发现吸烟、酗酒、压力过大、食用辛辣食物、饮用咖啡、浓茶等会直接引起胃溃疡,但这些因素会加重胃溃疡的症状,并且会加重治疗难度。 症状 胃溃疡的症状较多,包括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或胃部不适、体重减轻等,以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溃疡的严重程度。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是以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典型症状 胃部灼烧痛,其疼痛特点如下: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无上述典型的疼痛,仅表现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其发病率约为15%~25%。如果患者出现呕血或便血,应及时就医。 溃疡穿孔胃溃疡患者并发穿孔的发病率约为2%~5%,如果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就可能发生了穿孔。此时患者应住院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幽门梗阻如果胃溃疡部位发炎肿胀或形成疤痕,会阻碍食物进入小肠,发生幽门梗阻。胃溃疡患者中幽门梗阻的发病率约为2%~4%,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呕吐、腹部胀痛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癌变虽然溃疡由良性演变为恶性的几率很低,但仍有<1%的胃溃疡可能发生癌变。 就医 对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胃、消化不良、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就诊科室 多数胃溃疡患者的首诊科室是消化内科,若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或者穿孔则需至胃肠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需要做的检查 胃镜及黏膜活检此为确诊胃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其目的在于确定有无病变、部位及分期,鉴别良恶性,评价治疗效果,以及对合并出血者给予止血治疗。内镜检查包括常规胃镜检查和无痛胃镜检查,后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无痛胃镜检查。 X线钡餐检查本项检查的结果不如胃镜精准,其适应症包括了解胃的运动情况、胃镜禁忌者、不愿接受胃镜检查和没有胃镜时。对于怀疑有消化道梗阻或穿孔的患者,应谨慎应用此项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Hp感染的诊断是胃溃疡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本类检测的方式较多,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或培养、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学试验等。这些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Hp情况,以此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粪便潜血试验本项检查的主要作用是检测患者的溃疡部位是否出血,对于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的患者,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对于出血性溃疡的患者,医生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贫血。如果血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说明患者很可能发生贫血。 诊断标准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是疑似胃溃疡的重要病史,胃镜可以确诊。不能接受胃镜检查者,X线钡餐发现龛影,可以诊断溃疡,但难以区分良恶性。 鉴别诊断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均属于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常需要鉴别诊断。虽然可以根据疼痛规律、疼痛部位大致判断,但最准确的方法依然是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 胃癌胃镜发现胃溃疡时,应注意与癌性溃疡鉴别,典型胃溃疡形态多不规则,通常直径>2cm,边缘呈结节状,底部凹凸不平、覆污秽状苔,部分癌性胃溃疡在胃镜下难以确诊,可于溃疡边缘处取活检辅助诊断。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当溃疡为多发或位于不典型部位、对正规抗溃疡药物疗效差、病理检查已除外胃癌时,应考虑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可通过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 缓解并消除症状、防止溃疡复发以及避免出现并发症,是治疗胃溃疡的主要目的。 治疗周期 一般类型的胃溃疡治疗通常需要6~8周,若出现并发症则需视个人体质以及具体病情综合考虑治疗周期。 药物治疗 抑酸治疗抑酸治疗能够降低胃内酸度,与溃疡的愈合存在直接关系。治疗胃溃疡通常采用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每日一次,早餐前半小时服药。患者经过6~8周的治疗,大多可达到理想疗效。 抗Hp治疗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是重要的抗感染治疗,胃溃疡不论活动与否,都是根除Hp的主要指征之一,目前临床多用1种PPI同时联用1种铋剂和2种抗生素,治疗14天达到根除Hp的目的。 胃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有助于减少溃疡的复发。对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难治性溃疡、巨大溃疡和复发溃疡,建议在抑酸、抗Hp感染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碱式碳酸铋片、枸橼酸铋剂。 手术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离断术是治疗胃溃疡最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溃疡部位,以防止复发或癌变。以下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 胃溃疡是一种可以治愈和根治的疾病,大多数预后较好。一般类型的胃溃疡治疗通常需要6~8周,然而也有部分胃溃疡患者会因大出血和急性穿孔等并发症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经过积极治疗,胃溃疡的症状会完全消失,但这不代表着胃溃疡已经彻底治愈,患者依然需要遵循医嘱服药、复查。 能否治愈 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溃疡愈合率达到95%。 能活多久 青壮年患者胃溃疡死亡率接近于零,老年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大出血和急性穿孔等并发症,病死率<1%。 复诊 胃溃疡患者治疗后需遵医嘱,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若症状再次复发或加重则随时复诊。 饮食 注意饮食规律,细嚼慢咽,保持食物新鲜、干净,烹饪以软、烂、易消化为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增加胃病的负担。 饮食调理
护理 胃溃疡患者应注意坚持按疗程用药,并避免服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对于出现腹痛的患者,应观察疼痛部位、疼痛性质以及是否与进食、服药相关。 日常护理
病情监测 胃溃疡的症状容易出现反复发作,因此需要监测相关症状,观察是否出现呕吐、呕血、便血等相关反复症状。一旦发生,需要尽快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胃溃疡的病程较长,而且患者大多出现食欲下降、胃部不适等症状。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因此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接受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遵医嘱服药。 预防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发生或治疗疾病有益处。 早期筛查 建议中老年人定期体检,当出现上腹部疼痛或者不适时注意警惕,或者发现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及时就诊,早期可行胃镜检查以筛查诊断。 预防措施
|